朱有志院长一行到大汉集团专题研究大汉模式与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
课题组认为,大汉模式是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范例。大力推广借鉴、扶植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创新思路加以推进。大汉模式推行城镇成片综合开发,集“融资、融人、融居、融商、融业、融游”于一体,解决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的问题,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利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汉模式从城镇整体规划入手,强调基础设施先行,注重城市微循环功能和生态环境的营造,展示了强大的城市空间整合能力和资源节约能力,避免了城市粗放扩张,是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三是有利城乡共同繁荣。大汉模式致力于中小城镇城市建设,客观上为加快中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了力量,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大家就大汉模式推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宣传科)
相关链接:
大汉集团1992年创建于娄底。2011年,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193亿,总资产达70亿,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460位,也是湖南省8家中国500强企业之一。集团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可望达到20%以上。目前,企业经营的主要板块有钢贸物流与城镇化建设。大汉物流股份公司是大汉集团钢贸物流板块的核心企业,现已成为中国钢铁商贸物流的领军企业。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是大汉集团城镇建设板块的核心企业,14年来践行的“百城战略”和“大汉模式”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998年,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斥资1000万在娄底兴修娄星北路,政府以16.8万每亩的土地价格,折算成60亩土地偿还大汉投资,大汉在土地上建起了娄底钢铁贸易物流中心。2000年,大汉“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进军双峰县,在双峰奠定了“一路、一城、一园”的大汉城镇化建设雏形。
2007年,王东京教授带领中央党校专家组到大汉集团考察,把“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的链条式开发模式总结为“大汉模式”。中央党校《调研报告》指出:“大汉模式”是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链条式开发、市场化经营,来助推县域城镇化的创新模式,为中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和实践型范本。
从此,“大汉模式”正式进入了国家理论视野。
2010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担任《中国县域城市化与大汉模式》课题组长,研究结论指出:“大汉模式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随后,大汉在株洲、怀化、溆浦、永顺、桃江、云溪、宜章、绥宁等20多个市、县、区投资兴建了50多个项目,总投资1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余万个,带动投资近千亿,探索出了一条从县域战略定位、科学规划、市政建设、土地整理、住房建设、商业运营、旅游产业培植的独特的城镇化链条式综合开发运营模式。
201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委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大汉模式”进行了长达半年多时间的调研,将“大汉模式”写入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纲要(2012-2020年)》(湘政发[2012]37号)。就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的大政方针,